2011年9月1日至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党委组织在职职工党支部部分党员40余人赴桐柏县革命老区参观学习,瞻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让党员干部进一步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坚定信念。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发源地桐柏县是河南省九个革命老根据地(苏区)县份之一,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刘少奇、李先念以及304位元帅、将军曾在此工作和战斗过。《桐柏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此次活动在叶家大庄中原局旧址拉开序幕,全体党员同志仔细参观了中原局旧址、革命纪念馆、廉政纪念馆,感念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回顾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为先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深深打动和感染。
在桐柏革命纪念馆内,大家认真倾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结合馆藏的大量图片、实物资料,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震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共6万多人在桐柏胜利会师。为了国家解放和人民幸福,桐柏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了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党员干部、战士和革命群众达1.2万多人。
当大家走进红色廉政文化展馆内时,“巍巍桐柏山,人类始祖盘古举起巨斧开天辟地;巍巍桐柏山,炎黄英勇子孙振臂换地改天”两行诗句映入眼帘。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是桐柏革命纪念馆的姊妹馆,被省纪委命名为首批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大家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以及文物与景观、照片与影视、音乐与解说、参观与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接受了一次生动形象的廉政教育,使党员们思想和精神上得到洗礼。
随后,同志们来到桐柏英雄纪念碑前,缅怀老一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随行导游指着满山郁郁葱葱的青松告诉我们:桐柏当时的人口是七万人左右,但桐柏为革命事业牺牲了一万名烈士,可以这样说,桐柏是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我们在现场看到的这些松树,据过去老年人回忆,每一个松树下都曾经牺牲过一个革命战士,于是我们当地人把纪念有碑所在这座山叫做“红军山”。同志们在桐柏英雄纪念碑前流连忘返,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新中国的成立及现在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是无数的先烈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的,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同志们还游览了桐柏山淮源风景区。桐柏山作为千里淮河的发源地,专家评价其“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以全国独特的淮源文化为内涵,兼有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桐柏山“水帘寺”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等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以南北气候交汇区位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中原罕见的原始次生植被为特色,这里山岭重叠,溪谷幽深,飞瀑流泉,林木葱茏,植被繁茂,成为我国壮丽河山的代表和令人神往的地方。这些具有传奇特色的评价为这次桐柏山之旅增加了一种神奇色彩。旅途中,桐柏山奇特的文化融于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久居城市的我们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清山秀水之中。
两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同志们在这里不仅领略到桐柏的山水秀美和厚重的盘古文化和淮源文化,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桐柏英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触摸到桐柏革命历史的脉搏,聆听到革命者的心声。通过这次革命传统教育,武汉分馆党员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点燃了爱国热情。这次红色之旅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历史必须铭记,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先烈们坚韧不拔、公而忘私、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根据新形势下的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做无愧于革命先烈,无愧于党和伟大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者。